院(系)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2012
福建工程学院院(系)简介招生专业介绍
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
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简称机电系)是福建工程学院创办最早的专业系之一,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业,辐射其它应用机械电子技术的行业,培养机电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机电系设有机械制造、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工程图学等六个教研室及一个校内实践基地。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是福建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福建省首批省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2011新增省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等三个本科专业。截止2011年9月,全系有教职工96人,全日制在校生1656人。
.机电系秉承百年高工“真、诚、勤、勇”的校训,遵循“学生为本,素质为基,能力为重,特色为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以“爱心、负责、面向未来”的态度办学,开展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机电系在“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液压技术”、“绿色再制造”等领域具有学科优势,拥有“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分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平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设有“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专用车辆与专用设备研究所”、“现代烟草机械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机构。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多个领域的科研团队。机电系骨干教师承担着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项目及一批企业横向课题,不但直接为海西—福建的经济建设服务,更将科研资源为教学服务,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咨询电话及网址:0591-22863232 http://jdx.fjut.edu.cn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掌握先进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机电装备设计制造和管理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应用技术、生产管理技术,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系统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机电融合为基础,加强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致力于培养学生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机电装备技术应用能力和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的CAD/CAM技术应用能力。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汽车、模具、轻工、电子、电气、计算机等行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和经营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设计、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传感器件与检测电路、电器控制与PLC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伺服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现代加工技术、CAD/CAM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设备诊断与维修、设备管理、机械制造装备与设计、现代生产管理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观念、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技术综合实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所属车辆工程学科是福建省重点学科,依托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平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省级平台条件,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驾驭学科发展潮流,突出电动汽车、汽车电子技术、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等新兴技术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工程机械制造业等行业或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检测、试验、维修、服务、运用、管理、营销、保险、科研等方面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液压与传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电子与电器、电动汽车、车身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CAD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文理兼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掌握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先进的设计方法、以及在工业设计方面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应用,能通过设计作品传达美,获得现代设计师的综合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产品设计为目标,旨在培养既具有艺术素养又兼备工程知识的工业设计师。通过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胜任从产品造型到内部结构的设计工作,保证产品设计的连贯性,满足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网络设计等部门从事工业产品设计以及相关的教学、科研、设计、生产开发和管理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美术基础、产品造型设计、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一、历史及办学特色: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是我校创建最早的系之一,前身为“福建高工”电机科,于1908年曾开办中国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是培养电气信息类工程师的摇篮。本系专业特色显著、实验设备先进,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贯秉承注重基础、严格要求、加强实践、培养能力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明确"以人为本,以工为本,以本为本"的办学思路,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师资情况: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9名,博士10人,在读博士7人。下设电工基础教研室、电子基础教研室、电气工程教研室、信息与控制技术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电子电气实验中心、电子工程实践中心等教学机构;拥有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子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福州市工业集成自动化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控制与通信研究所、RFID技术应用研究室等科研机构。
三、学生情况:我系现有在校生1400多人,为了给学生课余的科技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我系专门设立了电子创新实验室,每年拨专款资助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我系学生连续8年参加全国、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以及数学建模、挑战杯、GE智能平台大学生自动化控制设计大赛等全国性大赛,均取得好成绩。本系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电子、通信、电力、航空、机械、汽车、轻工、石化等行业。近年来,持续保持高就业率,在我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四、专业及学科情况:我系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拥有“交通信息与控制”“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两个福建省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为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本系是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注重基础、严格要求、加强实践、培养能力,以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建设所需的电气信息大类现代工程师为目标。
五、科研情况:近年来承担60多项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与教改课题,正式出版教材和专著30多部,论文300余篇,申报技术专利6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与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
香港大学、
清华大学和
中南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海西区域内的企业如福建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福建公司、福建交通厅信息通信中心、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福建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州机床厂、泉州佳泰数控有限公司、南平铝业集团、三明化工厂、福建富顺电子有限公司、福建龙翔科技开发公司等2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六、实验室情况:电子电气实验中心为福建省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拥有29个实验室和5个工程实训室,实验室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实验设备先进,配套齐全。近年来还与美国GE公司、德国Siemens公司、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台湾永宏电机等知名企业共建了“综合自动化系统”、“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移动通信”、“PLC”等实验室。还与天宇电气、福耀玻璃、青山纸业、福人木业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条件。
咨询电话及网址:0591- 22863293转8000、8008 http://dzx.fjut.edu.cn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及相关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形成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器件与系统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结构;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电气工程、自动化等领域生产、管理、服务等基层一线需要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海西经济建设,可在电力、航空、机械、汽车、轻工、石化等行业从事工业自动化、电气与电力工程的规划、设计、试验研究、生产运行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及拖动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检测与转换技术、电器控制与PLC技术、计算机数控系统。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电气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电气信息类是今年我校大类招生试点专业之一,前两年学生在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平台学习,后两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市场需求,按照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学习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
电气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四个专业,主要培养在电子、通信、微电子和物联网等电子信息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事业部门从事设计、研发、制造、应用、维护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学生掌握电路与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基础,掌握信号的获取与处理方法,掌握电子设备、信息系统与微机应用的基本理论,接受电子与信息处理系统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电子信息与工程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基层一线需要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海西经济建设,可在电子、通信、计算机、机械、航空、汽车、轻工等行业从事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电子设备与系统的应用、生产运行、试验研究、电子产品设计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力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技术及程实践系列训练环节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通信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学生掌握电路与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掌握信息处理、传输、交换、检测和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接受电子与信息处理、系统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现代通信、信息系统与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适应通信与信息工程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基层一线需要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海西经济建设,能从事对现代通信系统进行设计生产、调试运行、应用开发,可以在电子、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试验研究、生产运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通信系统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络理论基础、现代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工程实践系列训练环节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学生掌握微电子领域集成电路的设计、制作及应用的理论与专业知识,熟练掌握IC设计所必备的应用软件;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领域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基层一线需要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海西经济建设,能从事电子产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应用开发、试验分析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制造技术、嵌入式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集成电路设计基础、CMOS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IC CAD基础、VHDL与数字系统设计及工程实践系列训练环节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物联网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的开发和集成能力,适应物联网工程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基层一线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海西经济建设,能从事物联网系统及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导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C/S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传感器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导论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一、历史及办学特色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简称“材料系”)成立于2007年,是在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原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源于1983年创办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材料系拥有福建省模具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高等学校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市材料与模具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省市级科技平台。在这些平台的支撑下,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师资情况
材料系现有教职员工5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其中博士后出站人员2人,在站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6人。
三、学生情况
材料系设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校生约近1000人。学生有优良的学风,在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近40名学生分数考取了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湖南大学、厦门大学等“985”高校。
材料系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位居全校前列,许多校友已经成为行政、科研、生产部门的主要骨干。
四、专业及学科情况
2006年,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10年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资格,同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此外,2010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我校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之一,与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办学。
五、科研情况
近五年来,材料系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获省级以上项目成果鉴定8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00多篇,EI和SCI收录论文100多篇。
六、实验室情况
材料系中心实验室设有材料成型实验室、材料合成与制备实验室、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分析实验室和现代模具技术实验室,下设8个专门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共3500平方米,配备了种类齐全的模具检测、材料分析、材料成型、数控加工、特种加工、逆向工程、快速成型、快速制模先进设备,以及高端CAD/CAE/CAM软件,资产总值达1400多万元。
咨询电话及网址:0591-22863278 http://clx.fjut.edu.cn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新材料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事工程设计、检测与评价、表面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管理与经营等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且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新材料及相关技术的研发;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教学、生产管理;在外贸、商检、海关等部门从事材料和产品的鉴定与检验工作;有志深造的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建筑材料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性能学、金属液态成形技术、焊接原理与工艺、材料热处理工艺、现代表面工程学、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涂料与胶粘剂,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成型及控制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具备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专业知识,以及运用测试、控制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等途径进行成型及工艺分析的技能;在材料成型与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成型生产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各类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制造、成型过程测试控制、生产运行管理等技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设计等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的经营和销售工作。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CAD/CAM基础、检测与控制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模具CAD/CAE/CAM、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材料成型设备、Pro/E高级应用、UG高级应用、压铸模具设计、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是我校首批本科办学系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现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并已全部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资格,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有1381名。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教育经验丰富的适合培养应用型本科高级工程人才的师资队伍,全系专任专业教师6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17名,博士及博士后10名,博士生5名,90%以上的教师拥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设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基础等教研室、计算机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实验中心被评为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积4170平方米,分设的实验分室有:计算机系统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基础软件实验室、专业软件实验室、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企业模拟实验室、网络互联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在线实验室、计算机创新实验室等。中心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总值800余万元,近3年采购的设备达300余万元。成功加入美国Freescale公司(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在中国实施的仅有50余所大学参与的“大学计划”,完全免费获得40台套价值20余万的嵌入式开发设备。自行开发了200余台套实验开发装置。与Cisco公司合作,建立了“Cisco网络学院”。部分实验室实现完全对学生免费开放,所有实验室都可在课外时间预约免费开放。此外,我系已与多家知名IT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共建协议,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使我系学生在拥有良好的工程实验和实训条件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办学以来,我系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厅级科研与教改课题,8人教师在各类学术机构中任职,高水平访问学者9人,主编或参编教材20余部,获奖成果11项,取得相关专利4项。近年来发表论文364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有70篇。近年来已完成和在研科研项目105项。已具备了培养高层次工程应用型的计算机与信息专业人才的良好办学条件。
高度重视质量工程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省级实验区,计算机实验中心被评为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校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校重点(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为校级教学团队;另外还拥有三个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多门校级精品课程等;并获得多项校教学成果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专业已成功加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2010年已开办了试点班,本系学生都将有机会参与本计划。
在人才培养定位和思路方面,我系秉承百年老校的优良办学传统,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峡西岸建设需要、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应用型计算机与信息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在“软硬结合,面向需求,夯实基础,突出应用,彰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按照学科经典知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法,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为支撑,以产学研结合办学为途径,以各主要教学环节标准和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以能力为本位设计培养方案,构建分层次、多元化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与信息类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在保证实现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培养兴趣,发挥优势,使学生的才能品行得到协调地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秉承“真、诚、勤、勇”的百年校训,在“软硬结合,面向需求,夯实基础,突出应用,彰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按照“学科经典知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教育部主办的“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福建省软件设计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福富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及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及省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优良的成绩。近年来,获得140余人次的校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奖。特别是在参加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中,连续多年获得优异成绩,我系代表队在有多所“985”和“211”知名大学参赛的情况下,曾以第1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并获得多个二等奖和三等奖,成绩位于福建省参赛高校首位。在2011年参加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华南赛区一、三等奖各一项,并代表华南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一等奖,这一成绩也是历届福建省参赛高校获得的最好成绩。在2011年参加的“用友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福建赛区决赛中获得冠军,并代表福建高校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二等奖。
我系毕业生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就业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有大量毕业生被星网锐捷网络公司、新大陆软件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福建榕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厦门正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著名IT企业录用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96%以上,连续多年受到学校的表彰。
咨询电话及网址:0591-22863158 http://jsj.fjut.edu.c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实行两段式培养,前两年半为基础教育,按大类专业培养,统一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一年半为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社会需求及学业成绩在大类范围内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深入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按照自愿原则,选拔部分学生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科学与文化素养,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全面的计算机工程技术训练,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按照学科经典知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和因材施教的培养原则,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特别强的实践开发能力,掌握社会急需的嵌入式软硬件开发知识,从而拥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就业方向:服务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建设,面向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产业,毕业生能在社会各行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技术支持、工程实施与维护、经营与管理、教学与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据库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综合设计、C/S程序综合设计、软件工程、嵌入式原理及应用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网络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全面的计算机工程技术训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和管理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按照“学科经典知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设计培养方案,构建分层次、多元化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在注重计算机学科与通信学科交叉融合的同时,强化学生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开发能力,以满足社会对网络构建和网络程序开发人才的需求。培养理论基础较好、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特别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服务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建设,面向网络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毕业生能够在IT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金融、通信、媒体、工商企业以及行政机关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分析设计、应用开发、项目实施、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综合设计、C/S程序设计综合设计、网络互连与路由器综合设计、网络系统集成综合设计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专业特色:在注重计算机学科与管理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同时,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所急需的既掌握管理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就业方向:服务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建设,面向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毕业生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并具有信息系统及其软件的开发、应用、维护能力的高级工程专门人才。
按照自愿原则,选拔部分学生转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运筹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管理学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会计、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Web应用程序设计、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资源规划(ERP)、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信息系统架构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软件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软件工程专业基础、较高的编程技能、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良好的科技和人文素质,能适应社会需求环境变化,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按照学科经典知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和因材施教的培养原则,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通过完善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训练,使学生具有特别强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掌握现代化软件开发技术和规范的开发方法的同时,学习了解相关应用行业的背景知识,以满足社会所需的复合型软件开发高级应用人才。
就业方向:服务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建设,面向计算机软件技术及相关产业,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中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按照自愿原则,选拔部分学生转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结构化程序综合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C/S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建模综合设计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是我校创办最早的专业系之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我系土木工程专业获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结构工程学科和岩土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教学团队2009年获省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本系以培养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现设有三个本科专业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近年来本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和重用,一次就业率均达 95%以上。学生毕业后可分别在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领域中从事房屋、桥遂、道路及管网、地铁工程等设计、施工管理、房地产、交通规划、工程勘查、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技术或管理的工作。
土木工程系设有 6个教研室, 2个研究所, 7个实验室和 1个土木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土木工程综合实践中心2007年获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0人,教授、副教授 40人,博士 21人,在读博士 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 2人,同时还有多位教师担任全国和省级学术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本系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已有 51人具备双师职称, 40余人次取得各项国家专业技术执业注册资格。此外我系还与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聘请了美国工程院士、随机结构动力学创始人林幼堃院士以及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等高校的知名教授、博导担任我系兼职教授,指导并参予我系学科与教学建设。承担国家、省、教育厅等各类教研、科研项目13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二十八项;近三年来在一级、核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 60余篇。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1项,省级精品课程4项,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 10项,有数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
本系拥有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性教学环境。校内土木工程综合实训中心是国内率先成立的同类型基地,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中心设备齐全,指导教师经验丰富。同时与省内数十家大型设计、施工、勘查、交通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由各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岗位实习场所。
咨询电话及网址:0591-22863252/3253/3254/3255转809/811/812/813 http://civil.fjut.edu.cn
◆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土木工程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有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设置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隧道与轨道工程、建造工程等专业方向。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设计院、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等行业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及其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和维护、造价管理、质量监督、工程监理、规划和研究开发等技术或管理的工作。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原理、建筑钢结构设计、城市道路交通、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的主要专业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建筑工程专业方向:房屋建筑学、建筑钢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试验、建筑结构检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
市政工程专业方向:城市道路交通、给水排水工程、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组织、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等。
隧道与轨道工程专业方向:城市轨道交通概论、隧道工程与施工、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桥梁工程、轨道工程、路基路面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及运营管理、轨道工程施工、隧道与轨道施工组织设计等。
建造工程专业方向: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试验、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钢结构设计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交通工程(土建方向)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掌握道路交通规划、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设施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政府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和交通道路管理部门等行业从事交通工程规划、交通工程设计、公路工程部门从事道路、桥梁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学、桥梁工程学、城市规划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与路面工程、道路交通控制技术、交通工程制图、工程测量、交通信息技术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掌握各类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中涉及到的岩土工程勘察、评价与分析、地基加固与处理、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铁路公路、国土资源、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相关单位,从事地铁工程、房屋建筑地下工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以及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力学、土力学、岩土力学、工程测量学、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物探、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地下建筑结构、边坡加固、基坑支护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建筑与规划系
建筑与规划系前身为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城乡建设系。2002年8月组建福建工程学院后设有建筑学(五年制)、城市规划(五年制)和艺术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429人。几年来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达96%以上。
目前,全系教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高22人、讲师46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1%;博士5人、硕士69人,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人数的85.1%,另有在读博士生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8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8人、高级室内建筑师2人。
建筑与规划系拥有城市规划和建筑学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列入校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校级教学团队;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城市规划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评估。《城市规划原理》、《测量学》、《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构造》课程获得福建省高校精品课程称号,《城市规划概论》、《建筑物理》和《建筑构造》等3门课程获得校级本科精品课程称号。
建筑与规划系拥有独立系馆占地面积为2085.9m2,总建筑面积10672m2,设有专用教室、实验室、合班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及办公科研用房等。系拥有3个专业教学教研室和测量教研室。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 1个实验中心(包括建筑创作与图像技术实验室、基础造型实验室、模型实验室、装饰艺术实验室、陶瓷艺术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测量与地理信息实验室等), 2个产业机构(福建工程学院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工大测绘技术中心),2个校级研究所(建筑文化研究所、城市与建筑研究所)。
建筑与规划系教师利用建筑文化研究所和城市与建筑研究的平台,开展教研与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得校级以上60项科研课题和11项教研课题,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课题 1 项,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1 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福建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A类6项、 B类8项,福建省科协决策咨询研究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238篇,其中EI收录6篇,出版专(编)著4部。获得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评选佳作奖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1 项,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百项建言”三等奖2项,闽台地缘关系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1项等。获得福建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4项,福建省村镇规划编制三等奖2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1项。
咨询电话及网址:0591-22863125 http://jzx.fjut.edu.cn
◆建筑学专业 ---- 本科 学制五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建筑师理论素养,掌握建筑学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建设行业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行政及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并具有住宅区规划设计、城市设计等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制图与表达、中外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构造。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城市规划专业---- 本科 学制五年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获得城市规划理论素养、扎实的城市规划专业技能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建设行业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行政及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并具有建筑设计,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景园设计等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概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艺术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获得室内设计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建设行业从事室内设计、管理、咨询等岗位的工作,并具有运用建筑装饰新材料、新工艺进行设计与施工等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构成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思维与表达、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壁画设计、中国民间美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家具与陈设设计。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艺术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建筑学、风景园林学讲授设计学与工学结合的景观设计学科综合知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景观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从事景观设计、景观工程工作的专业技能,具有景观相关行业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景观设计、园林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绘画基础、设计基础、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设计基础、人体工程学、设计艺术史、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材料、植物景观设计、环境雕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场地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环境与设备工程系成立于1978年,是我校办学较早、具有专业特色和优势的系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现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建设专业、福建省级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
系部下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电气、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基础化学等五个教研室和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实验中心。中心下设制冷空调、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流体力学等十二个专业和基础实验室。同时建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教学示范平台)”、“福建绿色节能环境材料工程中心”(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海源企业绿色节能环境材料工程中心”、“福建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研究所”和“福建工程学院燃气与节能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有省内外实习基地20多个。
系部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3人(1人为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教授12人(3人同时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博士14人(含在读),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全系教职工总数的75%;同时还聘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焕新等省内外1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顾问,参与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近年来,共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课题96项,获得国家专利15项。出版论著、教材5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40多篇、EI、SCI、ISTP等收录30多篇,A类期刊10多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和《燃气输配工程》2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系部现有在校生1403人,生源地涉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至今共培养毕业生2747名,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深圳、福州、厦门等近30个城市的设计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位居学校前列;
考研率也逐年上升,2011年名列学校第二。
近三年来,在校领
福建工程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福建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查询福建工程学院2010~2011年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福建工程学院2010年在福建省录取分数线福建工程学院普通本科2010年录取查询福建工程学院2010年新增闽台合作项目专业2010年福建工程学院闽台合作项目获批招生福建工程学院2010年招生计划总数为6900人福建工程学院2010建筑学和规划专业需要绘画基础2010福建工程学院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获批招生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本二文史类宁德定向生录取可查询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本二批录取结束可查询福建工程学院鳝溪校区投档分数线福建工程学院2009年高考录取查询系统福建工程学院2009年在福建计划招生5514人